荷蘭的Nes Straat

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, 一旁是著名的紅燈區 (red light district) 每晚吸引大批遊客在荷蘭特有的偌大玻璃窗前觀看穿著性感, 搔首弄姿的夜之女‧但在十步之遙的另一邊, 有一條短短窄窄的街道, 叫 Nes Straat‧

外望此街, 一列並排著咖啡室、小酒館‧走到盡頭, 越過街角, 便是連著兩條主要運河的小河道‧漫步走進這條街, 會發現在這些咖啡室門前小桌上喝咖啡的, 多是些衣著隨和, 但又別具風格的年青人‧ 每一間咖啡室門外, 在每日餐單旁都有「每日精選」, 這些精選並非美味可口, 滿足口腹之慾的食物, 而是在這小咖啡室、小酒館內之小劇場中上演的演出節目‧

每一間咖啡室內裡都是一個小劇場:有些是黑盒式的, 有些是小劇院式的, 不同種類、各適其式‧就如在這裡的演出一樣, 有戲劇、舞蹈、音樂、舞蹈劇場、多媒體、音樂劇、更有小型展覽、數碼裝置等等‧

週末黃昏, 坐在這裡的小酒館一角, 桌上一杯多泡的比利時白啤酒, 等候著進場觀劇‧感受著這個藝術小社區的活力與氛圍, 深深明白到一個文化都會, 並非由一些龐大的地產項目、宏偉建築, 又或是一些拒(凡)人於千里之外的入口高價表演成品堆砌而成‧而是由這些小社區, 逐點逐滴的將「人」聚在一起, 再放射到社會每一角落, 讓社會上不同階層, 不同層面, 不同背景的人到能享受這種親切的藝術氛圍‧

在這小街的中心點, 是一座中型的文化中心, 內有劇院、展覽室, 還會舉辦一系列的藝術講座及課程‧當然, 少不了荷蘭人最喜歡的咖啡館‧這座文化中心, 在外型上, 似乎與兩旁的咖啡室小劇場群格格不入, 不知是先有小劇場群, 後有文化中心, 還是先有文化中心, 後有藝術創作人聚集?

「西九龍文化藝術發展項目」可說是有史以來香港政府在推動文化藝術方面最大型項目之一‧ 與過去香港政府其他項目一樣, 大部分的焦點、精力、策劃都投放在硬件建設上, 忽略了文化藝術的最重要因素:「人」與其「創作活力」‧

大型建設, 可吸引外地遊客, 本地遊人, 但能否激發潛在於每一個人心內的創作力呢? 又能否讓港人享受到像我在Nes Straat 享受到的氛圍呢?

正正是這些「人」與其「創作活力」所產生的氛圍, 令法國亞維翁、蘇格蘭愛丁堡, 還有比利時、荷蘭、德國、捷克等地大大小小成功的藝術節, 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和消費, 這些藝術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,當然不及地產股票等快捷方便,但對整個社會環境及文化素質起著深遠的影響‧

「西九龍文化藝術發展項目」, 除了大會的指定動作:大型劇院, 博物館等等外, 必須有如Nes Straat藝術小街般的週邊配套, 一方面可提供更多空間讓港人培養、發掘、增強、建立自身的創作力, 一方面將「藝術」在一般人心目中的高牆後拉到日常的咖啡桌上, 從而將發表與欣賞藝術創作成為人民生活的一部份, 真真正正達到藝術普及化‧

優秀的人, 加優質的分析力, 加具創意的思考,一個這樣的社會不正是我們的理想國嗎?

Aug 2010 余振球